访问量:326 | 作者:南京薪算盘财务管理有限公司 | 2022-10-07 10:33:21
1.持续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要求虽然在注册制下被弱化了,市场上也不乏亏损企业上市的案例(如泽璟、君实),但持续盈利仍是企业发行上市的一项基本要求。从财务会计信息来看,盈利能力主要体现在收入的结构组成及增减变动、毛利率的构成及各期增减、利润来源的连续性及稳定性等方面。公司的盈利质量包括营业收入或净利润是否过于依赖关联方,盈利是否主要依赖税收优惠、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损益,客户和供应商的集中度是否对重要客户和供应商存在严重依赖性。
2.现金流量和营业收入
现金流量是衡量企业盈利现状、债务偿还能力以及支付能力的主要指标,可以为企业的财务报表提供更加有效的财务信息,能够更加透明、真实地展示企业现有资产的流动情况。此前有过拟上市企业因报告期内现金流量的净额连续三年为负数而被否决的案例。
营业收入是衡量企业经营成果的主要指标,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因此,无论是主板或创业板上市,还是科创板上市,营业收入都是衡量企业能否顺利上市的主要指标,收入确认是所有财务问题的重中之重。在企业上市过程中,需要提前规范营业收入的确认时点和完善收入确认依据,随着新收入准则的发布,收入确认变得更加复杂,需要仔细判断,重点关注营业收入构成及增减变动、季节性波动情况、主要产品销售价格、价格变动对利润的敏感性分析等。
3.税务问题
拟上市企业的税法遵从度是税务机关出具纳税证明的重要参考因素,企业IPO上市审核实务中愈发重视税务问题:
一是历史遗留的税务问题。历史遗留的税务问题是产生税务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此,拟上市企业应积极与税务机关进行有效沟通,尽早解决历史遗留的税务问题,还应向税务机关申请批复以明确涉税问题的处理方法,这是降低税务风险的理想途径。必要时,拟上市企业还可以请税务中介机构帮助研究和处理此类问题,以分担部分风险。
二是企业重组的税务问题。一般而言,企业在上市前往往会对上市的控股架构和业务运营模式进行重组,以规避审核风险,使其在运营上更有效率,且对投资者更具吸引力。而在重组的过程中,企业往往会面临很多新的税务问题,通常包括:上市控股架构重组安排中的股权转让税金,重组的商业运营模式是否带来新的税务成本,是否使关联方交易的转让定价问题更加突出,创办人、高级管理层和员工的个人税务问题处理是否准确。
三是股改过程中的个人所得税问题。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时,涉及未分配利润转增股本,自然人股东应当按照财产转让所得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在以往IPO审核过程中,由于多数企业不交这部分个税,只要股东出具兜底承诺,发审委就不再追问。但是,目前随着IPO审核的节奏加快,审核要求趋严,此问题逐步得到重视,常用的解决方法是股东向当地税务局申请分期缴纳。
四是税收依赖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如果税收优惠占各期利润平均达到20%以上,将会构成严重的税收依赖。以往监管层在审核过程中关注的重点是申报企业是否存在偷、漏税行为,如果不存在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且对企业业绩的影响较小,就不构成上市的实际性障碍。目前,监管层在对IPO申报企业涉税问题的核查中,税收依赖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4.资产减值问题
拟上市企业需要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考虑资产的减值问题,尤其是自新金融工具准则生效以来,对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在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存货减值也要引起重视。随着科技的进步,产品的更新迭代也在加快,因此,产品可能会随着技术的更新而产生跌价风险。企业在估计可变现净值时,需要关注预期变现的周期以及价格预期的趋势。
对于长期资产减值来说,企业在历史期间并购形成的商誉需要在每年年末进行减值测试,无固定使用期限的无形资产也需要每年进行减值测试。企业需要审慎地评估商誉对应的资产组,使用可回收金额来进行减值测试,并对估计中的关键参数和假设进行恰当披露,最好借鉴评估机构的工作成果。
5.关联交易问题
发行人关联交易的合理性、公允性、必要性和程序规范性是上市审核过程中的重点关注事项,因关联交易、内部控制不合规而导致的系列问题是发审委委员投出反对票的重要因素。常见问题如下:发行人是否依照相关规定完整披露关联方及关联交易;报告期内关联交易发生的必要性及商业逻辑、占同类交易的比例、定价依据,是否均已履行必要、规范的决策程序,公司是否已制定并实施减少关联交易的有效措施;发行人及实际控制人、董监高与发行人及其下属公司的客户或供应商,是否存在商业往来、亲属等可能存在利益输送的关系;报告期内是否存在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情形。
6.与财务相关的内控制度问题
上市过程中,审核机构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因内部控制不健全而被否的案例比比皆是。企业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严格执行。(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