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242 | 作者:南京薪算盘财务管理有限公司 | 2022-07-07 02:32:17
书本上的公式是这样的:营业成本(主营,其他业务成本)+进项税(去掉转出额)+应付账款(期初-期末)+预付账款(期末-期初)+存货本月发生额-当期列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的职工薪酬-计入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的折旧,摊销。
但是没有把存货跌价准备纳入公式,不是很理解怎么改写公式。我觉得是要按照上期已计提跌价准备,本期计提和本期核销来分别计入公式中。
解答:现金流量表的主表,是采用直接法来编制,最准确的现金流量表编制应该在每一笔会计分录时就对涉及到的现金流量项目进行指定。“购买商品,接受劳务的支出”,首先是“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其次是现金流出,在编制会计分录就需要进行指定现金流量项目。
存货跌价准备,在计提或冲减的时候,根本就不涉及到现金流量。在采用书本上的公式法计算期间的主表现金流量时,是采用一个倒算的方法,严格来说计算的结果就不太准确,提问中的公式还有对企业用外购存货、自制产品做集体福利、对外捐赠等,税务上视同销售的,会计核算也没有计入营业成本的等给考虑进去。
假设提问中的公式是否正确的,我们可以这样简单推导:
(1)上期存货余额100万元,计提有跌价准备10万元,本期将上期存货全部销售出去,最后经过会计核算的成本结转,“主营业务成本”是90万元(100万元-10万元)。——该过程并不对“购买商品,接受劳务的支出”产生影响。
(2)本期购进存货150万元(款已经全付),期末计提跌价准备1万元,但是本期采购货物全部未对外销售。——该过程的“购买商品,接受劳务的支出”现金流出是150万元。
假如没有其他因素影响,按照提问中公式计算:
营业成本(主营,其他业务成本)+进项税(去掉转出额)+应付账款(期初-期末)+预付账款(期末-期初)+存货本月发生额-当期列入制造费用,生产成本的职工薪酬-计入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的折旧,摊销=90+(150-100)=140万元。——显然,按照公式计算的结果与实际不符,说明给出的公式是存在问题的。
综上所述,您的疑虑是正确的。对于现金流量表的主表编制,对于各类公式、“秘籍”等看看就好,因为通过这些间接手段编制出来的报表,只是一个大概方向性的数字,不能细究。要想编制准确的现金流量表,应当在使用财务软件做会计分录时就逐笔指定正确的现金流量项目,最后才能得到准确的报表。
附:存货跌价准备的主要会计处理
(一)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发生减值的,按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
已计提跌价准备的存货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
发出存货结转存货跌价准备的,借记本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生产成本”等科目。
(二)企业(建造承包商)建造合同执行中预计总成本超过合同总收入的,应按其差额,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本科目。合同完工时,借记本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存货跌价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