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南京薪算盘财务管理有限公司

搜索

首页 > 代理记账> 骗取留抵退税被查案件数量激增,退税前要关注这些风险点
骗取留抵退税被查案件数量激增,退税前要关注这些风险点

访问量:277 | 作者:南京薪算盘财务管理有限公司 | 2022-05-18 06:10:11

摘要:4月1日起,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实施。税务部门迅速采取各种措施积极落实,符合退税条件的企业基本均已收到退税。然而有不法分子正伺机骗取增值税留抵退税,税务部门通过运用税收大数据加强分析,精准筛选疑点线索,对采取虚增进项、隐匿收入、虚假申报等手段骗取留抵退税违法行为“露头就打”。

4月1日起,大规模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实施。税务部门迅速采取各种措施积极落实,符合退税条件的企业基本均已收到退税。然而有不法分子正伺机骗取增值税留抵退税,税务部门通过运用税收大数据加强分析,精准筛选疑点线索,对采取虚增进项、隐匿收入、虚假申报等手段骗取留抵退税违法行为“露头就打”。目前,各地税务部门查出并公布了越来越多骗取留抵退税案件,释放了严厉打击骗取留抵退税的强烈信号。企业在办理留抵退税前,务必分析评估留抵退税的主要风险点,合规享受。

01 利用少计收入,少报销项税额骗取退税

利用销售货物劳务及服务不开具增值税发票,或红字冲减收入进行虚假申报,是不法分子常用的虚增留抵税额手法。

主要表现为因受票方是自然人不索要发票而不开具发票或者因纳税义务时间不同,对已发生的业务不开具发票也不进行纳税申报等。不法分子常通过少计销售收入来逆增当期的留抵税额,如房地产、建筑安装等行业,因项目周期长,未按规定纳税义务时间确认销售收入的情形常见,甚至存在销售行为发生并已收款,但仍按业务往来挂账不结转收入的情况。

02 利用虚列进项,扩增留抵税额骗取退税

某食品加工厂即是典型一例。该企业2022年3月取得符合抵扣条件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80万元,农产品收购发票进项税额80万元,但收购发票中只有40万元是真实购进可抵的进项税额,企业自行虚拟抵扣进项税额40万元。

该企业当期销项税额合计120万元,申报产生期末留抵税额40(120-80-80)万元,按“允许退还的增量留抵税额”公式计算进项构成比例为50%[80÷(80+80)],从申报表上看当期可获增量留抵退税20(40×50%×100%)万元。

如果该企业未自行虚拟抵扣40万元进项税额,其当期留抵税额为0(120-80-40)元,无留抵退税。对比可见,该企业虚假申报留抵退税20万元,税务部门需要认真审核进项发票,尤其是农产品收购或销售发票。

虽然“允许退还的增量留抵税额”公式中有进项构成比例要求,但若增值税虚假抵扣凭证增加,通过进项构成比例计算的退税款中掺杂的虚假成分会相应增加。

03 利用关联企业,转嫁留抵税额骗取退税

当前,有部分不满足增值税留抵退税条件但有结存留抵税额的纳税人,在发生企业注销业务时,向符合留抵退税条件的下游关联企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操纵其办理留抵退税。

主要表现为在没有真实商业目的前提下,上游企业虚开销项发票抵消结存留抵税额,不产生缴税,但利用下游企业取得虚假进项税发票进行抵扣,并产生留抵税额进行骗税。

04 利用进项转出,暗增留抵税额骗取退税

当期增值税应纳税额计算是否准确,与进项税额转出密切相关。特别是当纳税人发生既适用一般计税方法,又兼营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免征增值税项目而无法划分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时,当期不得抵扣进项税额是由“当期无法划分的全部进项税额”乘以“当期简易计税方法计税项目销售额和免征增值税项目销售额”,再除以“当期全部销售额”计算而来。

因此,只要纳税人将无法划分的全部进项税额归集在简易计税等不得抵扣项目收入较少的纳税申报期进行计算,就会导致当期进项税额转出变小,可抵扣的进项税额变大。甚至将本属于简易计税或免税项目的进项发票,归集在一般计税项目下,用于抵扣进项税额,虚增留抵税额。

05 利用优惠政策,叠加套取多重退税

增值税即征即退和先征后返,是又一种还税于民的税收优惠方式。如果享受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部分即征即退政策的纳税人,办理即征即退后,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流转至下游企业供其抵扣进项,会造成同一流向的增值税税款,上、下游企业分别享受3%税率即征即退和13%税率留抵退税的重复退税。

主要表现为上游享受即征即退企业,利用税收减免和地方财政扶持返还作为赢利保底,向下游企业虚开或实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使下游企业可抵扣进项税额后骗取或套取留抵退税。这方面,以软件制造和残疾人较多的福利企业及综合资源利用行业问题比较突出。

税务机关风险管理主要方式方法

充分利用增值税发票大数据风险防控识别,跟踪企业的发票流向、资金使用、物流走向、虚开发票、隐匿收入等情况。

一是加强纳税人主体管理,通过纳税主体之间的横向、纵向分析比对,筛查行业税负率、毛利率、库存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变动等指标的异常,找到税收风险根源。

二是加强各税种之间的比对,特别是增值税与企业所得税、出口退(免)税、印花税、附加税费的申报对比,建立风险指标模型,准确识别留抵退税风险点。同时,结合税收大数据,分析企业交通工具进出频次以及用电、用工、用水等数据,帮助税务部门做出更精细的风险数据分析。

三是以链条式、全周期的分析核查模式,对企业的业务真实性、合理性、投资主体关联度进行识别判断与核查。

四是注意纳税人开具发票、资金结算、货物运输及购销合同等相关内容的一致性,对上游业务真实性进行精准校验,对下游企业进行穿透核查,特别是与发票相关的购销合同、付款记录、物流证明、出入库手续等。


版权所有:南京薪算盘财务管理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52-5099-6099 备案号: 苏ICP备180004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