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南京薪算盘财务管理有限公司

搜索

首页 > 代理记账> 最忌讳的股权比例设计
最忌讳的股权比例设计

访问量:261 | 作者:南京薪算盘财务管理有限公司 | 2021-07-05 10:13:28

摘要:最忌讳的股权比例设计:平均分散股权 所谓平均分散股权,即股权分散,没有明显大股东的情况。创业公司股权平均分散,基本上九死一生。因为平均分散股权存在以下弊端:

最忌讳的股权比例设计:平均分散股权

所谓平均分散股权,即股权分散,没有明显大股东的情况。创业公司股权平均分散,基本上九死一生。因为平均分散股权存在以下弊端:

(一)股东搭便车,没有人真正为公司负责。

(二)决策成本高。大家都是主人,又没有在话语权上能说了算的人,遇事吵吵嚷嚷,议而不决。

(三)容易导致内部人贪腐。

管理人员需要有人监督,在平均分散股权模式下,对每个股东来说,监督带来的收益不大,而监督需要成本,精力,时间,得罪人,等等。因此谁也不愿意监督,于是导致内部人贪腐。过去的大集体——生产队,人民公社,就是“平均分散股权”的极致。事实已经证明,那是没有效率的。

(四)容易引起股东之间的矛盾。

平均分散股权的设计方法,肯定会出现股权除不尽的情况,就会导致一个股东的股权比例比其他股东多那么一点点,而多那么一点点,会导致话语权大大的不同。

例如:3个股东平均分配100%的股权,除不尽,于是一个股东占33.34%,另外两个股东占33.33%。那个多0.01%的股东,跟另外任意一个股东很容易达成一致,即可超过三分之二,能够做出重大决策,而另外两个占33.33%的股东就没有占33.34%的股东的决策权利:可以跟另外任意一个股东达成一致,即可超过三分之二,能够做出重大决策的方便。

例如:6个股东,也是除不尽,于是其中一个股东占16.7%,另外5个各占16.66%,或者有4个占16.67%,2个占16.66%,不论那种情况,股东之间的小小差异,都会导致话语权大大的不同,引发股东矛盾。

|案例分析|

海底捞股权之争的启示

(一)海底捞最初的股权结构:平分股权(最差的股权结构)

1994年,有四个要好的年轻人在四川简阳开设了一家只有4张桌子的小火锅,后来他们快速发展,成就了今日的海底捞。这四个要好的年轻人,两男两女结成了两对夫妻。他们就是海底捞股东张勇夫妇和施永宏夫妇。最初的时候,现任海底捞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勇并没有出资,是其他3个年轻人凑了8000元,而这四个人各占了25%的股份。出现了海底捞最初(1994年)的股权结构是平分股权,其股权结构如下图1所示:

图1:1994年的四川海底捞餐饮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结构

随着企业不断壮大,没有拿过一分钱的张勇认为企业发展需要一个经理,他提议自己要当经理。施永宏同意了。张勇还认为另外3个股东跟不上企业的发展,于是毫不留情的先后让他们离开了企业,只做股东。

张勇最早先让自己的太太离开了企业,2004年让施永宏的太太也离开了企业。张勇夫妇与施永宏夫妇各占50%法人股份。

(二)海底捞股权结构的调整

2007年,正是海底捞快速起飞的时候,张勇竟然让和自己奋斗20年的兄弟,和自己拥有同样股份的施永宏下了岗。这还没有结束,施永宏离开海底捞后,张勇又以原始出资额的价格,从施永宏夫妇的手中购买了18%的股权,张勇夫妇成了海底捞68%的绝对控制股东。68%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二。海底捞股权关系变化如下图2所示:

图2:海底捞股权关系变化图

(三)海底捞股权变化的启示

1、最差的股权结构是平分股权,股权平分=死亡。

2、好的股权结构标准:

第一,一定要有带头大哥的股东,即核心股东,能够拍得了板的股东,核心股东必须占有公司67%以上表决权的股东。

第二,股东之间必须相互信任。海底捞的股权调整,其实相当于公司二股东施永宏给大股东张勇做了一次股权激励。


版权所有:南京薪算盘财务管理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52-5099-6099 备案号: 苏ICP备180004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