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251 | 作者:南京薪算盘财务管理有限公司 | 2021-05-17 10:23:19
现在市面上讲授财务分析的课程,一类是强调表现形式的,也就是利用各种图表(仪表盘)等做出好看的数据展示,一类是从业务与财务融合的角度,强调财务要如何融合业务。这两个方向还存在一个前提,那就是得有人相信会计做的财务分析。
实务中很多企业都不相信会计做的财务分析,财务加班加点做出了一份财务分析报告,管理层都是嗤之以鼻。如果这份分析报告不牵扯到各部门的考核,各部门负责人坐在下面,可能就是看你在那表演。如果这份分析报表与各部门的考核挂钩,各部门负责人则极尽其所能,然后把财务分析贬的一无是处。
于是乎常常出现一个怪现象,各部门的数据和KPI非常好,但是一到财务部门的财务分析上,两者差异巨大,似乎会计和其他部门不是在一个公司上班。大家第一反应就是你看会计算错账了,你去把你的财务分析数据在核实下。
那么怎么才能做出可信的财务分析,有人说其他部门不相信财务部门的分析,那是财务部门地位不够,或者是财务部门不够强势,财务部需要向上管理,要从管理层建立对于财务数据的重视和认可。所谓利用强权让别人不得不服的机制,肯定是无法真正落地的,也无法执行的。
个人认为有这么几个因素:一是会计的财务分析水平,一是管理层对于财务分析知识的了解,一是财务与其他部门,对于财务分析责权利的划分。
一:数据的准确、建立本企业分析逻辑是财务分析的前提
财务分析专业 |
财务分析要求 |
|
财务核算 |
财务核算体系搭建 财务与业务数据的系统嵌入 财务ERP数据的核查 |
|
财务分析 |
预算管理 |
深刻理解与认知行业及市场基本运营模式 熟悉业务下的财务预算,并从预算数据结果中,找到财务分析的问题。 结合预算做对应的财务分析 |
业绩分析 |
理解业绩分析与管理报告的关键理念和KPI 分析并解决业绩分析与管理报告相关的问题 具有全面的财务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财务处理经验 具备行业财务分析能力,能够从相关数据中发现问题 |
|
成本管理 |
全面掌握成本管理领域的关键流程 熟悉行业相关成本管控细节 成本管控体系的搭建 |
以上是本人认为财务分析所需的专业能力,其中第一点财务核算是基础,抛开核算准确性的分析都是空中楼阁。然后才是财务分析涉及的预算管理、业绩分析、成本管理等内容,这些内容下,也有个核心的东西,那就是分析逻辑体系的搭建。
财务分析 |
分析方向 |
通俗表达 |
主要指标 |
举例 |
企业价值分析 |
当前业绩分析 |
赚多少 |
盈利能力 |
盈利综合分析、生产分析、业务盈利分析、投资盈利分析。 |
赚钱快慢 |
资产使用效率 |
略 |
||
利用财务杠杆赚钱 |
资本成本 |
略 |
||
未来业绩分析 |
内部 |
管理、人才、资源、风险 |
略 |
|
外部 |
并购、上市等 |
略 |
二:财务需要了解业务,其他部门也要了解财务。
现在大家谈财务分析,言必称业务财务融合,那么具体什么叫业务财务融合,是设置一个财务BP岗位,还是每个部门配一个财务管理岗位,还是一个财务要熟悉公司每个部门的业务?
设置财务BP岗位或者给业务部门配上财务岗位,那都是一定规模和管理水平达到一定层次企业才设置的。还有现在强调财务要熟悉业务,这个大前提是没错的,但是怎么才算熟悉,熟悉到什么程度,这就是个问题。
其实还有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不能光财务了解业务,各部门也需要了解财务。否则做财务分析的时候,各部门根本不知道你怎么核算的逻辑,怎么得出来的数据,他们还是自己心中有一本账。
最基础的,如果一个管理层在一个饭馆吃饭,还对一盘几十元的辣椒炒肉,搞不清楚就几片肉,几个辣椒怎么这么贵。那么此管理者对于财务分析的数据不认可,我们就很清楚为什么了。
成本构成 |
构成分析 |
材料 |
肉、辣椒领料时候都领用了,这是投入。计入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油盐酱醋这些都做辅料领用,计入生产成本-直接材料或者生产成本-辅助材料 |
人工 |
人工就是厨子炒菜的工资,计入生产成本-直接人工 |
制造费用 |
传菜员的工资算制造费用-人工,计入制造费用-人工 |
水电煤气,计入制造费用-水电煤 |
|
餐馆的租金、物业管理费,计入制造费用-租金/物业管理费 |
|
餐馆的机器设备费用折旧,计入制造费-折旧 |
|
餐馆的锅碗用具等,计入制造费用-机物料消耗 |
|
期间费用 |
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分析分摊 |
以上只是利用辣椒炒肉举例成本构成,实务中很多人自己认为的数据和财务的数据是两回事,所以财务部门一则要主动去宣导财务知识,可以通过培训、沟通等方式,二则各部门人员也需要建立基础的财务知识。
三:财务分析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
财务分析如果只是财务部门一个部门的事情,那么这种分析一是没有意义的,二是也只是数字的游戏。
以下用制造业常见的与财务分析相关的问题,用一个表格罗列一下。也是让大家了解,数据背后有太多的因素,分析也需要与各部门一起建立体系化的分析。
责任部门 |
问题描述 |
解决方案 |
信息部 |
ERP单据管理执行不严格 |
1.信息科坚持考核 |
各部门 |
异常单据太多,大都因车间借料引起,现已无法确认责任人;ERP操作员未按照流程操作; |
1.建立异常立刻反馈机制,及时改善; |
采购部 |
退换货作业流程贯彻执行 |
1.重新评估退换货流程,并宣导; |
生产部 |
工单领料作业严格按照作业规范 |
对因缺领无法入库的视为异常单据,对车间责任人进行处罚 |
各部门 |
ERP存在的问题,以及各部门需要的数据改善,需要各部提出意见 |
结账之前不反馈视为默认,后续有问题,将追究责任;修订后执行 |
销售部/采购部 |
不良品退货流程,仍存在分歧 |
|
各部门 |
各部门提供损耗率,和技术部资料有出入 |
损耗率的制定 |
各部门 |
每月底责任单位对在库不良品进行处理,并汇报结果 |
不良品的管理 |
车间 |
车间多余物料退料 处理不及时 影响成本核算; |
退料、挪料问题 |
仓储 |
生产过程中配件领用与账务未能统一,致工单出现缺领无法入库。 |
仓库与信息科共同解决 |
以上表格只是举例分析可能涉及各部门因素,那么如何搭建与各部门的分析体系呢?以下以制造业为举例,将日常分析涉及的问题进行举例说明。
日常分析 |
问题分类 |
权重 |
问题描述 |
业务分析 |
原材料、配件(含外购配件)问题 |
|
|
产能问题 |
|
||
业务问题 |
|
||
技术问题 |
|
||
含ERP BOM搭建错误 |
|
||
品质问题 |
|
||
人力问题 |
|
||
车间问题 |
|
||
原材料、配件影响比重 |
0.00% |
||
产能影响比重(机器效率、人工效率) |
0.00% |
||
业务影响比重 |
0.00% |
||
技术影响比重 |
0.00% |
||
ERP BOM搭建错误影响比重 |
0.00% |
||
品质影响比重 |
0.00% |
||
车间问题影响比重 |
0.00% |
||
人力问题影响比重 |
0.00% |
因此只有提高财务基础核算能力,提升财务分析技术上,然后引导企业管理者去认识财务数据的逻辑,然后财务部门与各部门一起建立符合本企业的财务分析项目,只有这样财务分析的数据,各部门才会认可,才具有信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