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328 | 作者:南京薪算盘财务管理有限公司 | 2021-02-24 10:47:02
每年年底,会计把账结完了,期间关闭了,财务报表弄出来,就开始报4季度的预缴所得税,把报表传到税务局(通过电子税务局),把预缴申报表填了,完事!
唯一可能不同的就是利润表上的所得税费用,毕竟汇算时候我们还要调整来调整去,如果4季度出的利润表上所得税费用没预测准,结账时候记入的所得税费用自然就和汇算时候有差异。
那么出现这种情况,很多会计就开始各种查询了
"所得税汇算后如何调账?”
“如果补税了(意思就是实际交的比自己提的多),如果入账?”
等等,就是这些问题。
然后一搜,发现出来的文章基本就涉及一个科目“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看了半天,感觉还是怪复杂的。
硬着头皮按部就班的把分录做了(分录当然做在次年在,头年都结账了)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其实分录一合并就是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期初)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分录做完也就没管什么了,好像也没啥毛病,就这么着吧,像下面这个读者留言一样。
其实,你用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实际上就是直接硬调了资产负债表的数据,但是呢又没有通过利润表(以前年度损益数据不计入利润表)。
如果你足够细心,你就会发现报表的期初和期末数据勾稽会出问题!
具体就是,你上年软件自动出来的财务报表未分配利润期末数+本期的净利润不等于你本期期末的未分配利润(差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这个数)
细心的税务局管理员也可能发现你这种勾稽问题。。。
那么该如何做呢?
实际上你还应该调整一下你上年的资产负债表和上年的利润表。
怎么调整呢?其实就是手动改一下Excel表(对应分录改资产负债表的应交所得税和未分配利润,利润表的所得税费用),然后以改后的作为年报报送给税务局。
修改完之后勾稽就对上了。
但是细心的做过的人又发现了。
你只手工改动了Excel版本财务报表,但是你财务系统自动生成的报表还是是不含这个数据的,所以次年软件自动生成的报表上的期初未分配利润数据还是老样子,还是勾稽不对。
这个读者的留言就反应了这个问题。
所以,发现这个问题会计往往都为了避免软件出来的报表勾稽出问题,好多人干脆就放弃这样调整了,直接选择反结账(虽然不符合核算规范),回去做所得税费用,计入上年期间。
或者选择直接在当期计所得税费用科目(虽然不符合核算规范),这两种都不会出现上述的勾稽问题,注意!如果你是小企业会计准则,正确的做法反而就是直接在当期计入所得税费用。(当然很多小企业的会计根本不知道自己用的是什么准则,基本处于混用状态)
好了,那么要接受审计的单位呢?
接受审计的单位不会那么快做汇算,毕竟要等着审计的结果,审计过程中还会发现企业上年一些账务处理的问题,会给审计调整分录,这其中当然也包括税审调整的所得税费用的内容。
我们一般是等审计搞完后再汇算,这些单位其实第4季度报给税务局的财报都是未经审计的数据,和年报汇算报的年报数据大概率都是有差异的,这都是非常正常的。
那么审计调整的这些事项的分录其实按道理涉及损益的也是要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把账做到次年,然后再改财务报表(和审计一致)。
但是实际上好多也是等审计定稿再把期间打开,把调整的分录直接做到上期(理论上不合规),纠其原因嘛,基本和前面的一样,不想软件出来的报表和审计的有差异。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一下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怎么说呢,其实经审计的单位,4季度预缴申报表时候审计肯定还没完,最后报给税务的年度报表肯定和4季度不同,这个是非常正常的,而且可能很多时候审计要3-4月才出结果,次年1季度的财务报表年初数可能都还是预报的,这些都没问题,不需要去动,你只需要后面季度按审计后的数改当期报的年初数据即可。
大企业基本都是这样,税务局但凡有点财务经验的人你解释一下也都完全可以理解。
但是如果你是小企业,管理你的人本身业务也不咋的,说实话,不影响交税情况保持一致也不失一种更实际的办法。
有时候不管你是开期间调整搞啥子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调表了,你给别人解释半天估计真会把别人搞懵。
接下来,我们看看汇算清缴补缴了企业所得税,该如何调整?
我们做账,平时你根据经济业务的发生该做什么分录就直接做。
比如确认收入 、结转成本
借:银行存款
贷:收入类科目
借:成本类科目
贷:库存商品等
(省略税费等相关处理)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当期应交所得税。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省略递延所得税相关处理)
关键的来了,资产负债表日结账了,要结转损益(这个一般是财务软件给自动做),实质就是把平时做的所有损益类科目从相反方向全部甩到本年利润科目去。
甩完后所有什么收入、成本费用等损益科目就都没有余额了,余额都都在本年利润,
借:收入类
贷: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成本费用类
然后再把本期利润扔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中去,这就是可供你使用的净利润了,假设都是盈利状态哈。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省略计提盈余公积等)
好了前面的分录都搞定了,你就会发现我们通过各种分录顺利把利润表的收入、成本等数据的结果转到了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经过一个周期的核算,你的家底(资产负债表)就有变化了。
具体体现在通过利润表走一遍后可供你分配的未分配利润增加了,当然这不代表你有钱来用,完全可能只是你把你的100的存货换成了200的应收账款而已,虽然是多了100的未分配利润,但是这100还是别人欠着你的。
结账了,会计期间也关闭了,报表送审了。
但是汇算清缴是次年5月31日截止,所有在实际做汇算清缴时候,所得税费用还完全可能有变数。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相关科目数据还有变化。
比如补缴了企业所得税,这个如何做账呢?我们会用到一个科目叫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这个科目怎么用的呢?其实思路很简单,就是你正常应该怎么做分录,然后把分录中涉及损益的科目用这个科目替换即可。
假设我们结账之前就知道补缴情况,比如就是一笔纳税调整事情漏了。
正常分录是如何的?
借: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法-应交所得税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费用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
相当于正常从费用计入到结转本年利润重新做一遍。
但是现在已经结账了,所得税汇算有个补税是在次年做的,很多人可能看到最多的就是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来处理,具体怎么做呢,其实非常简单,以前年度损益,看这个名字意思就是不影响本年损益,只影响以前年度,但是呢又不能去动去年的账务了,所以就用这个科目做个过渡。
用这个科目把涉及损益的科目都替换就可以了。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
贷:应交税法-应交所得税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本年利润)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费用)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本年利润)
上面其实就是理论上应该的做法。
但是这个做法其实还是非常麻烦的,由于分录在次年2021年,2020的账是不动的,在报表报送时候还需要根据这个分录去调整资产负债表的期末数和利润表的本期数据。
所以我想问问,你们实际中有多少人是这样做的呢?
我见过绝对部分人的简单粗暴做法是
1、汇算发现所得税费用提错了,反结账回去,然后把科目数据改一下然后再重新结账。
2、直接在当期做所得税费用科目。
你们是如何做的呢?